週ㄧ - 週五 16:00 - 21:00

營業時間

(02) 2771-8936

請於下午 4 點後撥打,以免無人接聽

AI 看診

中醫診治人工智能系統
一 研發歷程
1970年代,在全球針灸熱的潮流下,台灣醫學界與科學界的研究者開始思索中醫科學化與中西醫學一元化的醫學整合課題。
1990年代,中國醫藥學院汪叔游醫師、交通大學魏凌雲教授、中央研究院王唯工教授相繼在中醫脈診研究有重要的突破。特別是王唯工教授不只發表數十篇國際醫學論文探討脈診的物理與生理基
礎,並且以內經與難經脈診原理發明臨床研究用的脈診儀。同時指出脈診核心原理就是經脈系統,這不僅是中醫的基礎也是世界醫學獨有的發明。
1996年,郭育誠醫師進入中央研究院王唯工教授實驗室攻讀博士,致力於將經脈原理應用於臨床診治。做為王教授唯一的醫師弟子,郭育誠醫師在王教授的支持下,於1998年成立當代漢醫苑中醫
診所,從事中醫科學化與中西醫學一元化的臨床整合課題。
2004年,郭育誠醫師發表血壓諧波變異係數在死亡過程與疾病發展的臨床應用,並取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台北醫學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並且開始開發中醫診治系統。
2006年,郭育誠醫師應邀擔任世界針灸聯合會大會邀請專家主講。
2007年,郭育誠醫師於馬來西亞政府主辦國際傳統暨輔助醫學大會中擔任邀請專家主講。 同年在廣州舉辦第三屆國際中西整合醫學大會亦受邀請專家主講。
2008年起,郭育誠醫師開始應用經脈原理於中藥與方劑研究。
2010年,郭育誠醫師撰寫完成「上池之水: 漢醫的秘密」,以科學闡述中醫有關 氣、針灸與經絡、診斷、死亡與疾病、五臟藏七神、藥物與方劑、經方、臨床與養生的秘密。
2012年,經方診治系統已應用於臨床
2015年,規劃中醫診治雲醫療體系的普遍應用
2017年,以二十五萬筆臨床數據架構中醫診治人工智能系統擴大應用範圍於臨床、藥物、獸醫、食物與健康產業。
2018年,郭育誠醫師獲邀在羅馬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亞特蘭大民族藥理學會、全球中醫藥聯盟年會及都柏林毒理及藥理學會發表中醫診治人工智能系統。

二 原理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的現代化工具發展
十二經脈對應於諧波的定量量測
中醫經典的系統性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

三 應用
透過四診信息的擷取,病患的數位病歷可以經由雲端系統紀錄與分析,建立龐大的健康數據資料庫,再通過人工智能的強大的歸納組織能力,達到自動診斷與處方的基本功能。

並且有助於下列各項工作:

  • 中醫師的科學化教育與訓練
  • 輔助中醫師診斷與擬訂治療方案
  • 無醫村或遠距醫療的有效簡捷低成本方案
  • 基層醫師輕便的現代科學診治工具
  • 提供中西醫學整合的平台